疫苗接種
疫苗的基本設計就是將病原菌製備成不具傷害力的形式,但是仍保留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因此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動物體免疫系統便會分泌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在自然的環境中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分泌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避免感染疾病,兒達到保護防禦的目的。
以預防醫學的觀點來說,疫苗接種是防止人類遭受傳染或感染性疾病的最好方式。現有的疫苗的組成可以分成數種:
死亡的無活性疫苗(如傷寒疫苗、霍亂疫苗、百日咳疫苗、小兒麻痺沙克疫苗)、滅毒的活性疫苗(如卡介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小兒麻痺沙賓疫苗)、及利用基因工程製造疫苗(如第三代B型肝炎疫苗)。目前的免疫科技更將多種單一疫苗轉換為一種複合疫苗(如三合一疫苗:包括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
l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Hyperimmunization)
疫苗接種的目的,是為了在體內建立特定的記憶細胞,以便在重新接觸同一種病原菌時,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產生保護物質(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以提供有效的免疫力,避免感染疾病。因此有效的疫苗接種,需要以正常體質的動物為對象,在經過一定時間後(記憶細胞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所需的時間),使動物具有免疫力。
但是單次疫苗接種所得的免疫保護物質若是含量過低時,便不足以作為抵抗感染的防禦之用。因此研究人員便以間隔一定時間,連續追加疫苗的接種方式,使得動物體免疫系統在多次相同的刺激模式下,而產生高含量保護物質(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以確保其免疫力的確可作為抵抗感染之用。這種以間隔一定時間,連續追加疫苗的接種方式就被研究人員定義為「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Hyperimmunization)」。
「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應用在預防醫學的例子如下。B型肝炎疫苗接種要分三次施行(施打時間:第一次後間隔一個月施打第二次、第六個月後施打第三次);百日咳疫苗則要分五次施行(新生兒在第二個月、第四個月、第六個月、第十八個月、四至六歲之間分次施打之)。
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除了應用在預防醫學,作為防止人類遭受傳染或感染性疾病之用外,目前食品科技也利用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最為食品產業的開發契機。因為由前述的學理可知,由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所獲得的免疫保護物質(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含量更高,可以提供動物體更有效的免疫力。因此食品科技的研究人員便將多次疫苗免疫接種法施打在牛、羊、豬、雞,使其分泌的免疫保護物質可以供給人類使用。
l 輕微感冒如咳嗽、流鼻水,是否可接種預防針?
答:可以 的。
通常嬰幼兒在身體有明顯不適時,如發燒及精神狀況不佳時,是不主張接種預防注射的,因為怕會使原來病情加重或引起不良後遺症,及接種效果不理想。
但是一般的小感冒,譬如咳嗽、鼻塞、流鼻水或喉頭有痰音...等,則不在接種的禁忌內,因為嬰幼兒此類小感冒是很普遍的,且有時無論吃藥與否都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可達一、兩個月,如果因此小感冒而延誤了預防接種,則不但未獲得預防針的好處,反而寶寶更易得到感染侵犯,對健康反而不利。
筆者就時常碰到愛子心切的媽媽三天兩頭就帶著寶寶到各醫院診所去看小感冒,遍尋名醫以求仙丹來解決長年咳嗽流鼻水的老毛病,而在詳細詢問下,才發現寶寶居然連最基本的預防接種都沒接受過,原因就是寶寶一直都在單純的咳嗽或流鼻水不斷,這種父母錯誤的觀念---只看到眼前的小病而忽略去預防往後可能的大病,實在要趕緊修正才行。
A預防接種時可否服用感冒藥或抗生素?是否會減低預防接種的效果?
答:可以服藥,並不會降低預防接種效果。
一般預防針的作用原理是使用殺死或人工技術減毒後的細菌或病毒的部份碎片,加以處理並調劑後注射進入人體,過一段時間後人體會自然產生對抗此種細菌或病毒的抗體,使身體以後不會再被侵犯了,此預防作用又可叫做免疫作用。
抗生素雖然可以殺死細菌,但不會破壞預防針劑內的細菌或病毒的成份(碎片),不會減低身體產生的免疫作用,所以對預防疾病效果並不影響。
A接種預防針時期可否接受開刀手術?
答:並無大礙,但如能避開則最佳。
一般開刀手術分成兩類:
(1) 緊急手術:如急性蘭尾炎、腸套疊、腸穿孔、車禍骨折...等,因延誤開刀會有生命危險,因而要以手術為首要,而預防接種則並是不那麼緊急的,稍延後幾週待身體恢復後再接種族也不遲。
即使以接種預防針後馬上再開刀也無所謂,身體一樣會得到預防的免疫作用的。
(2) 常規手術:如疝氣修補、割包皮、取囊腫、拔牙、肢體矯正...等,並非時間緊迫的治療手術,可事先協調兩者之時間錯開個一、兩週即可。
l 預防接種的日期可否更動?
答:可以的。
預防接種的時間與正常排定的接種日期並非不可更動的,如能按時接種當然可達最好的效果,但是萬一有事,提早或延後個一、兩週,甚至到一個月,也是沒有大礙的,總比不去接種要好的。
l 疫苗接種部位
何處是最佳的疫苗注射部位?這是許多家長的疑問。
一般來說,無論何處只要是注射入身體內,疫苗都會產生效用。
但是幼兒的手臂及大腿外側部位的肌肉較豐厚,注射疫苗的針頭不易傷及神經或血管,所以多是被選擇注射的部位。
l 為什麼有的疫苗接種在皮下、有的打在肌肉?
皮內注射的免疫效果比肌肉注射要佳,如果單純只考慮到疫苗的效果,應該儘量用皮下注射。
但是由於一般的非活性疫苗的效果較差,為了提高效力,常常會添加增強免疫反應的免疫佐劑。如果把這種含有免疫佐劑的非活性疫苗接種於皮下,可能引起厲害的局部腫痛反應,甚至引起無菌性膿瘍。
肌肉的血流較豐富,注射入肌肉的疫苗不容易引發局部反應,故這類疫苗應該改以肌肉注射方式給予。
l 一般疫苗的禁忌
疫苗接種,不可避免的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但在考慮利多於弊的情況下,還是值得廣泛實施疫苗接種。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接種疫苗反而使得弊多於利,或者疫苗會失去效力。此時就不必冒著引發副作用的危險勉強注射,這些就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無論是接種那一種疫苗,都有以下三個共同的禁忌:
1.發燒或其他需要特殊治療的疾病
主要是擔心疫苗的不適反應,可能會影響以後對病情的判斷。假設一個小孩原本因感冒發燒到三十八度半,接種疫苗以後,晚上若燒到四十度,就難以判斷這是單純的疫苗反應呢?或是病情已經惡化,需要作進一步的處理。至於一般沒有發燒的感冒,仍然可以接種疫苗。至於一些病程較久的疾病,例如急性細支氣管炎,小孩子可能會咳上數個月,等觀察一陣子,沒有問題以後,就可以接種疫苗。至於所謂其他需要特殊治療的疾病,並沒有明顯的定義。一般來說,指的是需要到住院治療的特殊病症,此時不打疫苗,也同樣是怕混淆了病情的判斷。
2.對於同樣疫苗曾有過嚴重反應
所謂的嚴重反應,指的是可能危及生命,或者會引起永久性後遺症的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這其中以百日咳疫苗的副作用特別常見。
3.未接受過治療的結核病患者
結核病特別會影響到細胞性免疫功能,所以若未經治療時,不適於接種任何疫苗。
l 活性減毒疫苗的禁忌
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結核疫苗)、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口服小兒麻痹疫苗、水痘疫苗、、等,由於這類疫苗尚具有活性,會在人體內繼續增殖,有可能會出現自然感染的症狀,所以根據衛生署的規定有下列一些特別的禁忌:
1.免疫不全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如類固醇藥物)的病患。
2.惡性疾病者。
3.懷孕者,胎兒的抗力較差。
4.嚴重的營養不良者,本身的免疫系統功能會有問題,容易被活性減毒疫苗感染而致病。
5.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三個月內,接受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六個月內,不宜注射活性減毒疫苗。活性減毒疫苗注射後兩週內,不宜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
總之,以上五種情況不外乎:
l 或因為病人免疫功能不佳,即使是接種減毒疫苗,但因其尚具有些許的活性,進入體內後容易攻陷本身的防線,而引起全身散發性的嚴重感染。
l 或是外來的抗體會干擾疫苗的效力。
此時皆不適宜接種。
l 疫苗的副作用
所有的疫苗都有其副作用,只是發生率和嚴重度各不相同。目前所用的疫苗之中,B型肝炎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是副作用最小的;副作用最大的是百日咳疫苗,有相當高的比例會有發燒與其他反應。
如果接種疫苗以後出現了某種症狀,我們要判斷是否與疫苗有關,首先要考慮此種疫苗是否常引起這種反應,例如,接種B型肝炎疫苗很少引起這種全身性反應,此時就必須考慮小孩子是不是得了其他疾病,而不要馬上將一切歸咎於疫苗。其次,我們必須考慮到症狀發作的時間。一般而言,非活性疫苗的反應大多是在接種疫苗一、二天以內發生;活性疫苗則因為需要一段潛伏期才會出現症狀,一般是在一、二週之間。所以如果接種腮腺炎疫苗以後隔天就出現腦膜炎或者接種百日咳疫苗一週以後才發燒,都可以判定這些症狀與疫苗無關。最後,我們還需要考慮到症狀持續的時間,一般像發燒反應都只會持續一、二天。所以如果接種了百日咳疫苗之後,持續發燒了一週,就必須檢查是否有其他原因了。
l 預防注射後的局部紅腫
絕大部份的預防注射都不會在注射部位有局部的反應,但是難免有少數的兒童在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紅腫及發熱的現象,其可能原因如下:
1. 體質過敏:對注射的疫苗本身或其中的添加物內含有成份不適應,所以局部有反應,通常約在注射後的一天之內即會有紅腫及發熱的現象,然後約在兩三天左右消退。
2. 細菌性發炎:難免有時因針頭或皮膚消毒不完全,或是疫苗本身儲存過程被細菌污染了,當細菌跟著疫苗被注射進身體後,會在注射的部位引起發炎現象,即紅腫熱痛,如治療不當會變成膿皰腫。
3. 正常的較強烈反應:通常於注射後如果加以過度的搓揉,則藥劑在皮膚下或肌肉內會擴散開,疫苗接觸面增加而造成強烈的局部反應。有研究指出此種情況或可使體內對此種疫苗的免疫力更加強了,所以應是有益的。
處置:
1. 最好先抱去請教兒科醫師仔細的檢查鑑定一下。
2. 如果是細菌發炎性的會比較麻煩,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3. 局部的熱敷、塗抹藥膏、覆蓋紗布或可減輕症狀,但一定要醫師檢查過並同意後始可為之。
4. 絕不可敷用中藥或草藥,以免毒性物質或細菌直接由皮膚侵入,造成更大的傷害。
注意:
接受卡介苗接種,約三至四周後,會在接種的部位(通常為左臂肩上)發出一個小膿泡,外觀紅腫,內有濃汁,此為正常現象,切勿將膿泡弄破,或以消毒藥水或藥膏去塗抹,數週之後自然就會消失了。有時同側的腋窩下,也會出現有淋巴腺腫大,也不須特別去理會它。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