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醣儲積症第 1A 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1A)
彙整者:邱惟琳
審稿者:台北榮總 牛道明醫師
撰文日期:2019/1/11
審稿日期:
肝醣儲積症為一種罕見先天遺傳代謝疾病,由於人體體內無法正常代謝肝醣所致。人體在攝取食物後會將其消化並產生葡萄糖,以作為全身的能量來源,多餘的葡萄糖則會由肝臟、肌肉等處合成轉為肝醣並儲存,待體內能量不夠時再由這些場所分解肝醣並釋放葡萄糖。因此, 若在肝醣分解、釋放過程中任一酵素出了問題,則可能導致肝醣儲積症。此疾病大致共分為11 種類型,其中第 1 型可分為 A、B 兩種亞型,1A 型又稱為馮吉爾克病(von Gierke's disease), 發生佔第 1 型的 80%,以下針對此類型疾病簡介。
病因:
人體第 17 號染色體長臂 21 區域位置的基因稱為 G6PC,此蛋白質產物為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主要分布於肝臟與腎臟。當此基因缺陷導致此酵素缺乏時,肝醣代謝為葡萄糖的最後一個步驟——葡萄糖-6-磷酸轉為葡萄糖——則無法順利進行,造成大量肝醣積存於體內器官及葡萄糖不足的問題,而引起各種症狀。
發生率:
肝醣儲積症在全世界的發生率約為 1/20000-1/25000,而第 1A 型的全世界發生率約 1/100000, 為肝醣儲積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遺傳模式: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
臨床表徵:
時期 |
常見症狀 |
新生兒期 |
顫抖、易怒、抽搐、發紺,嚴重可能呼吸暫停、昏迷 |
幼兒期 |
嗜睡、顫抖、容易饑餓、生長遲緩,另因脂肪堆積於臉頰造成臉像洋 娃娃般渾圓 |
病人因無法將體內肝醣順利調節、分解而轉為葡萄糖,容易導致低血糖,並引發相關症狀。第一次發病多於出生後 3-6 個月,長大後也常無法在餐間維持正常血糖。相關臨床症狀如下:
因無法分解的肝醣大量堆積於肝臟內,也造成另一標誌性的臨床表現——肝腫大導致腹脹, 影響肝臟功能也可能造成其他相關系統併發疾病,如下:
代謝性疾病 |
嬰幼兒),故引發乳酸堆積導致血液酸鹼值過低
|
血液疾病 |
貧血:在兒童時期或成年後皆可能發生,與慢性腎臟疾病、營養缺乏等皆有關聯。另外血脂異常可造成血小板功能低下,使病人出現容易淤青及流鼻血 的症狀 |
內分泌疾病 |
能併發多囊性卵巢、月經過多等症狀
|
腎臟疾病 |
主要由肝醣異常堆積於腎臟造成
|
神經疾病 |
癲癇發作:反覆發作的嚴重低血糖會影響大腦構造與功能的發展,進而使大 腦異常放電造成癲癇發作 |
肝臟疾病 |
肝腺體瘤:多發生於 20-40 歲,為良性腫瘤,但可能造成肝內出血,且轉為 惡性腫瘤的機率約 10% |
骨骼疾病 |
骨質疏鬆:成人發生率約 50%,與維生素 D 缺乏有關,造成骨質密度下降 |
診斷:
可由臨床症狀(以腹脹及肝腫大為主要特徵,伴以低血糖等其他臨床症狀)作為診斷依據, 而確診仍須藉由基因檢測。
- 基因檢測:主要由突變分析與連鎖分析兩項技術組成。
- 針對第 17 號染色體的 G6PC 基因進行基因突變分析,可準確完成帶因者試驗及產前診斷(香港及台灣人以 G727T 的突變點最常見)。
- 針對有家族史且有確切特殊突變點的家庭,可藉由連鎖分析比對檢查是否帶有特殊突變遺傳,以助發病前提早診斷並預防治療。
- 肝臟切片:可作組織研究與酵素分析,於組織切片下可看到大量肝醣積存且有脂肪變性與輕微纖維化的現象。但此侵入性治療方式現今少做。
治療:
以限制醣類食物攝取(飲食控制)與症狀治療為主,目前無治癒方法。最高原則:預防低血糖。
飲食原則 |
另外如小魚乾、髮菜、黑芝麻、豆腐、優酪乳等皆含有豐富的鈣質。 ->一歲後的患者常需要以三餐外加餐間點心(以生玉米粉成份為佳)維持血糖濃度。
|
藥物作為症狀治療 |
須隨時注意患者是否定期接受各項追蹤檢查!
|
肝臟移植 |
適應症:
|
預後:
若定期追蹤並有良好的飲食控制,預後佳,兒童可有正常的生長發展,成年後也可避免相關併發症發生。
產前遺傳診斷:
如上述可以基因檢測的基因突變分析於產前診斷: 依 「罕見疾病國內確認診斷檢驗」公告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24 日部授國字 1040401614 號令發布修正
序號 |
檢驗項目 |
最高補助金額 (依罕見疾病醫療補助辦法規定,補助 80%計算) |
35 |
肝醣儲積症 Ia 型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之 G6PC 基因突變分析 |
1. 單一點突變:1600 元 (2000*80%) 2. 全基因定序分析:3600 元 (4500*80%) |
參考資料:
- Angela Sun, MD. Glucose-6-phosphatase deficiency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I, von Gierke disease). Uptodate. Updated Feb 23, 2018.
- Kishnani, P. S., Austin, S. L., Abdenur, J. E., Arn, P., Bali, D. S., Boney, A., ... & Somers, M. J. (2014).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 a practice guidelin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Genetics in Medicine, 16(11), e1.
- Bali, D. S., Chen, Y. T., Austin, S., & Goldstein, J. L. (2016).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