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 童 時 期 的 良 性 心 律 不 整
心律不整,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搏動的節律不規則,包括有心律過快(頻脈)和心律過慢(徐脈)兩種。而其中有些是所謂的良性心律不整,具有以下四種特性:一、臨床上不會有嚴重的症狀或併發症出現,二、不需要任何的治療,三、原則上只需要定期的追蹤檢查,四、預後都是十分良好的。
一、竇性心律不整
幾乎都是發生在正常的孩童或年輕成人的身上,而心跳速率可能會自然變化超過100%以上。其實心跳速率本來就會隨著呼吸而有生理性的改變,當到吸氣終末時,心跳會自然增快;而到吐氣終末時,心跳會自然減慢。此類的心律不整一般會隨著年齡增大而自然消失,大多並不會有任何症狀出現,也不需要服藥或限制兒童的活動量。
二、心房早期收縮
兒童時期也常發現此類的心律不整,其發生率隨年齡不同而有差異(可以從14%到77%不等)。大部分的兒童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但是少數的有可能會出現心悸或胸痛。然而心房早期收縮並不會降低心臟功能,因此對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及日常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此類兒童不需服用藥物,只要每年定期門診追蹤即可。
三、結性節律
此類心律不整常與竇性心律不整同時出現,一般在睡著的兒童身上最常見到。發生率隨年齡不同可從13%到45%。假如結性節律的速度夠快,則不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但如果速率太慢,就需要進一步來評估竇房結及房室結的功能。
四、心室早期收縮
此種心律不整常常發生在新生兒及較大的兒童身上(發生率分別為18%與27%)。一般有心室早期收縮的兒童都需要接受心臟超音波的檢查,找尋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腫瘤或冠狀動脈疾病,並評估左心室與右心室的功能。如果超音波檢查結果是正常的,而且在運動之後心室早期收縮能夠消失則預後較好。
心室早期收縮依其嚴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五級,只有三級以上的心室早期收縮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而二級以下的只需要每年定期門診追蹤即可。一般說來如果24小時連續紀錄心電圖顯示過度頻繁的發作,或是臨床上有胸痛、胸悶、心悸、甚至暈眩的症狀出現,則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包括運動心電圖與電氣生理學檢查),必要時可能除了藥物控制外,也需要電氣燒灼術的治療。
★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心臟科 關心您 ★
李必昌醫師校閱
修訂日期2023/02/01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