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三人活體連鎖換肝,再創肝臟移植新記錄

發佈日期:
發佈者:ts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805

主講人:臺北榮總外科部移植外科 龍藉泉主任 
            神經內科      林恭平醫師
2014/04/28

    臺北榮總器官移植團隊繼96年完成三人大愛捐贈連鎖換肝手術,102年12月25日再度完成三人活體連鎖換肝手術。陳先生,罹患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其子以活體捐贈的方式將左肝捐贈給父親,而陳先生的右肝再移植給另一位罹患肝癌的黃女士,歷時12小時,動用三組移植人力,成功挽救二位肝病患者寶貴生命。
三人活體連鎖換肝,再創肝臟移植新記錄 記者會

    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致病機轉是肝臟製造突變的蛋白質,在心臟、腎臟、胃腸道系統造成類澱粉的沈積,主要的死因多為心臟病變,肝臟移植是目前唯一較有效的治療方式。此類患者的肝臟雖然會製造不正常的蛋白質,但是從結構上和功能上來看都是正常的,故常用來作為連鎖肝臟移植的第二個捐贈肝臟,文獻指出接受這些肝臟的受贈者會產生明顯神經學症狀是在移植後的7~9年,所以這對於年齡較大且有肝臟惡性腫瘤且無活體捐贈機會的等候者而言,是另一種較好的治療方式。

    連鎖換肝手術(Domino Liver Transplantation)是將第一位接受換肝病患的肝臟移植到第二位病患的身上。目前全世界的連鎖換肝大都是第一位接受換肝者患有肝臟代謝方面的問題而必須接受換肝,但其肝臟並無肝硬化的情況,所以移植給另一位肝病患者並不會造成嚴重的代謝問題,同時也解決第二位肝病患者等不到肝臟的困境。

    連鎖換肝手術需要較長的手術時間與人力,再加上此次手術是以活體捐贈方式進行,所以肝臟血管的長度設計又更加的複雜,為了讓兩位受贈者都能接受適合大小的捐贈肝臟以及保留足夠的血管長度來吻合,將陳先生的肝右葉(domino donor liver graft)捐贈給黃女士,而陳先生自己接受他兒子的肝左葉。所以手術中陳先生右肝的右肝靜脈/右門脈/右肝動脈可以盡量留長,以利黃女士的肝臟血管吻合。相反的我們保留陳先生身上較長的左肝靜脈/左門脈/左肝動脈的斷端,以利其子(Living donor liver graft)的肝左葉植入。 

圖示:
陳先生的肝臟在體內完成左右肝劈離手術後,左肝先切除,但是保留右肝的血流直到黃女士的病肝拿下後,再將右肝取下縮短右肝缺血時間

    臺北榮總器官移植團隊於96年12月22日12時至23日10時,22小時馬拉松方式完成大愛捐贈連鎖換肝手術,9歲腦瘤腦死女童捐出肝臟,植入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16歲少年,此位少年的病肝經過血管重整後再捐贈給59歲肝癌患者。

    國內現階段需要肝臟移植的病患相當多,大愛器捐數目不足,所以臺灣病患大部份接受活體肝臟移植,但限於法令規定(五等血姻親之成年人方能捐贈)及現實面,適合捐贈之肝臟不敷需求,造成許多病患無法接受肝臟移植而死亡。臺北榮總器官移植團隊經由不斷的努力和突破,採用連鎖換肝為病患爭取多一點的機會與希望,讓更多的病患和家庭藉由肝臟移植獲得新生。

第一位受贈者
陳先生,60歲,原身體狀況良好,2012年1月開始出現小腿無力與麻木感後症狀越來越嚴重,神經內科診斷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經詳細評估,排除陳先生之子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的可能,為適當捐贈者。

第二位受贈者
黃女士,55歲,有C型肝炎及肝硬化,2012年6月因為肝昏迷入院,肝臟移植評估時意外發現肝臟腫瘤,應盡早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然無適合捐贈者。經詳細說明後,同意接受陳先生的肝臟。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