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胰臟移植術前Q&A

Q1.胰臟有什麼功能?

胰臟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內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島素,讓血液中的葡萄糖能被人體所利用;外分泌則是分泌消化酵素,以協助分解食物。
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的刺激沒有產生反應,而使細胞無法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造成血糖過高,就會產生「糖尿病」。

Q2.糖尿病有機會治好嗎?

要知道糖尿病的治療方式與效果,就必先了解不同病因所形成的糖尿病類型:

(1)第一型糖尿病

過去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年幼型糖尿病。病患多在二、三十歲以前就發病,這一型主要是由自體免疫系統所引起,也就是說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去破壞胰臟中生產胰島素的細胞,使胰臟無法製造出胰島素,因此病患都需要靠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在所有類型的糖尿病中,第一型糖尿病的症狀最為嚴重,除了典型的糖尿病三多(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以外,也常伴隨體重減輕與容易倦怠等症狀,有時一發作還會產生血中酮酸症、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2)第二型糖尿病

過去也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人型糖尿病。這類患者通常都在四十歲以後發病,本型主要是體內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較差而造成的,通常發病初期可服用降血糖藥物,並配合飲食與體重控制,都可以控制好血糖,讓病情穩定下來。

(3)懷孕期間的糖尿病

在懷孕期間出現糖尿病的症狀即屬此類,產後雖可恢復正常,但日後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偏高。在懷孕時如有糖尿病症狀的孕婦,須嚴格控制血糖以確保胎兒的正常發育。

(4)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指有其他特殊明確原因所造成的糖尿病,如藥物影響、內分泌系統的疾病、胰臟方面的疾病等都可能會形成糖尿病。

Q3.為什麼要做胰臟移植手術?

胰臟並不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器官,沒有胰臟或胰臟功能重度障礙的人,只要靠注射胰島素及服用高單位的胰消化酵素,仍然可以活下去。然而,傳統糖尿病的治療方式雖然有不錯的效果,但在治療下,仍有可能引發以下幾種病變:

(1)腎臟病變

在疾病發生初期,會引起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等症狀;到了病程後期,腎絲球已遭損壞,無法清理像尿素及肌酸酐等類有害物質,導致腎衰竭引發尿毒症,這時患者必須要終生接受洗腎。

(2)眼睛病變

包括視網膜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等,約有百分之三十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後約三十年會出現視網膜病變,嚴重時可能出現視網膜剝離並有失明之虞。

(3)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因為短期或長期的自律神經及末稍神經的受損,引起心悸、腹脹、便祕、腹瀉、大小便失禁、小便困難、姿態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手腳發麻及刺痛、感覺遲頓等問題。

(4)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易有動脈硬化的問題,腦部、心臟及足部都有可能發生,進而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足部感覺神經麻痺等;尤其傷口不容易癒合,傷口嚴重感染的患者甚至有截肢的可能。

這些合併症往往才是糖尿病患者最後殘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當胰島素控制不良或是合併症較嚴重時,則可考慮胰臟移植來治療糖尿病以改善或緩減糖尿病的合併症。

Q4.施行胰臟移植手術有什麼條件限制?

由於捐贈器官的短缺,因此器官移植總是希望給最迫切需要的人。如非同時合併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且尚未接受治療者,以及患有其他重大疾病並預期存活不長的人,若有下列情況者,則可考慮胰臟移植手術。(詳細適應症請參考胰臟移植的適應症 )

(1)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且已產生糖尿病合併症者。(如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變)

(2)其他少數特殊原因需以胰臟移植手術治療者。

另外,也因為糖尿病患合併症的嚴重程度、腎功能好壞有所不同,再加上器官來源多少和少數特殊原因(如良性胰臟病變或慢性胰臟炎需接受全胰切除)等考量,胰臟移植還可分成三種,以下簡略以表說明:

胰臟移植類別比較表
胰臟移植類別比較表


Q5.胰臟癌患者適合作胰臟移植手術嗎?

胰臟癌有許多種類,目前在治療胰臟癌方面並未將胰臟移植手術列入考慮中,尤其是胰管腺癌;但若為低惡性度胰臟腫瘤,則可能考慮。

Q6.胰臟移植手術有什麼優缺點?

胰臟移植手術比較表

胰臟移植手術比較表


Q7.胰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有多少?手術有什麼危險性?

根據美國國際胰臟移植註冊(IPTR)及美國器官分享聯合網絡(UNOS)統計,下列因素可能使胰臟移植的成功率較高:

(1)器官捐贈者年紀小於四十五歲。

(2)受贈者年紀小於四十五歲。

(3)器官保存時間少於三十個小時。

(4)胰腎最好同時移植。

(5)手術後立即使用較強的免疫抑制劑:例如使用抗淋巴球的抗體製劑。

(6)選擇組織配對比較合適的受贈者接受手術:這對腎移植後胰臟移植及單獨胰臟移植的患者比較有意義,至於胰腎臟同時移植的患者,目前統計並沒有多大差別。

根據胰臟移植的國際統計註冊資料(IPTR),移植的胰臟一年的成功率在胰腎移植(SPK)約82~86%,腎移植後胰臟移植則是71~79%,至於單獨胰臟移植是62~75%。這個結果的差別,可能是因為胰腎同時移植的患者可以利用腎功能的變化及早得知移植的胰臟是否排斥,同時可以利用移植腎的組織切片來監測移植胰排斥,並追蹤抗排斥治療的效果。

由於胰臟移植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執行,因此一般腹部手術後的併發症都可能發生,例如:腹內出血、腹內膿瘍、傷口感染、傷口癒合不良、術後肺炎,甚至死亡等等。

Q8.在胰臟移植手術前需要作什麼檢查?

胰臟受贈者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血型與組織配對是否配合。受贈者一般接受的檢查包括:

(1)病史記載

(2)血型及組織配對

(3)感染評估(包括A、B、C型肝炎及其他病毒血清學檢查)

(4)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

(5)心電圖

(6)糖化血色素(HbA1c),丙胜?(C-peptide)

此外,糖尿病患的心臟也須要做進一步檢查,如:心臟超音波或心臟收縮功能等。年長的女性同時要作乳房及子宮頸方面的檢查;年長的男性則要做攝護腺方面的檢查。如果排尿有困難,也需要作膀胱功能檢查,以便評估膀胱收縮的能力。至於口腔衛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蛀牙需及早尋找牙醫師治療,否則移植後容易成為感染源。

Q9.胰臟移植手術須住院多久?出院後要多久回診一次?

胰臟移植後如果沒有特殊的合併症,須住院約二至三星期。出院後的回診需視病況而定,一般來說,出院後三個月內仍要每星期回診一次,出院三到六個月期間可以每兩個星期回診一次,至於出院六個月以上就只要一個月回診一次。

Q10.完成受贈者登記後,必須多久回診一次?同時要注意些什麼?

登記後,除了平常仍接受新陳代謝科或腎臟科醫師的定期診治外,大約每六個月仍要回移植門診檢測血中抗體的高低。

Q11.一旦有捐贈者時,醫院如何決定胰臟移植的受贈者?

一旦有捐贈者,並不是完全遵照登記順序來選擇受贈者,而是以考慮組織配對最合適的人或已產生威脅生命的合併症者為優先。

Q12.如果我想接受胰臟移植,可到那裡求診?

您可以與我們電話連絡(TEL:02-28757625 , 02-28712121轉2804,台北榮總器官移植小組),或是親自到台北榮總中正樓二十一樓器官移植小組辦公室,屆時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